關注電力行業最新資訊,掌握一手資源
關注電力行業最新資訊,掌握一手資源
時間:2025-08-06 10:10:35 來源:本網
一、無功補償的“初心”與常規原理
大多數用戶的配電系統都配備了無功補償設備(電容為主,少數為SVG),其核心目標是維持計量點(通常是高壓側或低壓主進線) 的功率因數達標,避免力調電費。
設備如何工作?
采集信號: 控制器通過電流互感器(CT)和電壓信號(通常取自低壓主進線柜),實時采集電流、電壓。
計算決策: 控制器內部計算單元實時計算出有功功率(P)、無功功率(Q)和功率因數(PF)。
執行補償: 根據計算結果(主要看Q和PF),控制器決定投入/切除電容器組或調節IGBT輸出(SVG),發出所需的無功功率進行補償。
關鍵點:信號采集位置!
常規情況下,低壓主進線柜采集到的P和Q,就是用戶所有用電負荷的真實需求。
補償好這里的功率因數,高壓計量點的功率因數自然達標(只差一個變壓器損耗)。
二、光伏接入:改變了“游戲規則”
光伏接入點(通常在低壓側負荷附近)如同在用戶內部系統中加入了一個新的“電源”。它主要輸出有功功率(默認單位功率因數運行,無功Q≈0)。
問題來了:
潮流逆轉: 光伏發電時,系統內部的能量流動方向(潮流)發生改變。部分甚至全部負荷由光伏就近供電。
采集點“失真”: 安裝在低壓主進線柜的補償控制器,采集到的信號不再是純粹的負荷需求,而是:
有功功率(P采集) = 負荷有功需求(P負荷) - 光伏有功出力(P光伏)
無功功率(Q采集) ≈ 負荷無功需求(Q負荷) (光伏默認不提供無功)
結果: 即使實際負荷的Q需求沒變,P采集卻大幅降低,導致控制器計算出的功率因數(PF采集)顯著下降!(PF = P / S, S=√(P²+Q²))
三、“懵圈”的控制器:為何失靈了?
場景模擬(假設使用電容器固定分組補償):
無光伏時:
負荷需求:P負荷=50kW, Q負荷=40kVar → PF=0.78 (低)
控制器動作:投入30kVar電容器組。
補償后:P=50kW, Q=10kVar → PF=0.98 (達標) ?
有光伏時(出力40kW):
主進線采集點信號:P采集 = 50kW - 40kW = 10kW, Q采集 ≈ 40kVar (不變) → PF采集 ≈ 0.24 (極低!)
控制器“懵圈”:檢測到PF極低甚至為負數,急需補償!投入30kVar電容器組。
補償后:P采集≈10kW, Q采集≈10kVar (40kVar負荷需求 - 30kVar補償) → PF采集≈0.7 (依然不達標!)
控制器困境:
繼續投? 下一組容量可能過大,極易導致過補償(Q變負,PF可能更差甚至罰款更重),且SVC固定組難以精確補償小量需求。
不投? 控制器看到PF為負數卻不動作,用戶以為設備壞了!系統支路PF持續不合格,力調電費產生。
核心問題: 采集點信號(P采集↓, Q采集≈Q負荷)與真實的補償目標(主進線PF)脫節了!環境變了(光伏加入),老辦法(在主進線采集信號補償)不靈了。這就像“刻舟求劍”,船(系統)的位置(潮流)變了,按原記號(采集點信號)找劍(有效補償)自然失敗。
四、如何拯救“懵圈”的無功補償設備?
關鍵思路:讓控制器重新“看清”真實的無功需求!
方案1:調整接入點與采集點(光伏在電源側并網)
將光伏接入點盡量靠近主進線(在全部負荷之前)。
將無功補償控制器的信號采集點移至光伏接入點之后(靠近負荷側)。
效果: 控制器采集的信號重新反映純負荷的P負荷和Q需求,可以正常補償負荷無功,維持采集點(負荷支路)的功率因數。
虛擬補償: 無法直接保證主進線處的功率因數達標! 因為主進線處潮流=P光伏 + (P負荷 - P光伏?) + Q補償?,情況復雜。負荷支路PF好,主進線PF可能依然糟糕。但這至少能讓補償設備“動起來”,避免過補和完全失效。
方案2:精細化/升級補償設備(設備層面)
細化電容器分組: 增加電容器組數,減小單組容量,提高補償精度,應對更小的無功需求波動。成本增加有限,是常用改進措施。
提高補償目標值: 將控制器目標PF從0.9/0.95進一步提高(如0.98),預留更大裕度應對波動。
更換/加裝SVG:
SVG作為電力電子設備,可連續、動態、精確地輸出/吸收無功功率(在額定容量內),完美解決固定分組電容器的“粗放”問題。
缺點:造價高,維護要求高于電容器。
經濟性考量: 對于光伏規模大、力調罰款風險高的項目,早期投入SVG可能比長期承擔罰款更劃算。部分有遠見的光伏投資商已在并網點旁配置專用SVG。
方案3:更換四象限無功補償控制器(光伏負載側并網)
將原控制器更換為具備四象限運行能力的無功補償控制器。
將光伏并網點放在采樣點之后,此時計量表與無功補償控制器在同一象限,保證功率因數一致,盡量不會出現一邊高一邊低。
控制器采集的信號既反映負荷的P負荷和Q需求又反饋,可以正常補償負荷無功,維持系統的功率因數。
細化電容器分組: 增加電容器組數,減小單組容量,提高補償精度,應對更小的無功需求波動。成本增加有限,是常用改進措施。
注意:有任何無功補償問題,請掃碼咨詢,如有其他問題可每天下午3點半進入我司技術人員直播間探討無功補償解決方案。
Online consultation
Related News
電話:400-803-3226
商務:15926374356
技術支持:15618019386
時間:9:00-19:00
地址: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高新科技園創新科技樓北區A座206
電話:400-803-3226
商務:15926374356
技術支持:15618019386
時間:9:00-19:00
地址: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高新科技園創新科技樓北區A座206